关闭

金职故事

屠梦颖:从实习生到项目经理,她只用了三年!

作者:边超群 金倩雯发布时间:2025-11-22浏览次数:259文章来源:制药工程学院

从产品包装的基层实习生,到带领团队攻坚的项目经理,制药工程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2022届毕业生屠梦颖,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职场的华丽蜕变。在竞争激烈的制药行业,这样的成长速度实属罕见,而她的逆袭之路,不仅书写着个人奋斗的故事,更印证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深刻内涵——以技能为基、以实践为翼,职业院校学子同样能在专业领域快速突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技能打底:课堂所学,成了职场“敲门砖”

2022年1月,屠梦颖通过选拔参加了学校与赛默制药公司的订单班——赛默菁英班,进入赛默实习。一开始,她的起点并不高。最初负责产品包装、生产线上收药等基础工作。但正是这份“基础”,让她第一次将在校所学的技能与实际生产对接——课堂上反复讲解的GMP法规,不再是课本上的条文,而是指导每一步操作的“红线”;实训课上拆解过的反应釜结构,让她能快速理解生产线设备的运作逻辑;甚至曾反复练习的CAD图纸绘制,也在后续整理生产文件时派上用场,帮她更清晰地标注物料流转路径。

“职业教育教给我的,从来不是‘死知识’,而是‘能用的技能’。”屠梦颖坦言,正是在校期间对GMP法规的深入学习、对生产设备的实操训练,让她比其他人更快适应了制药行业的严谨节奏。转正后接手文件整理工作时,她能精准把控记录归档的规范细节;后来负责项目时,也能快速理解生产工艺的关键点——这些扎根于课堂与实训的技能,成了她职场进阶的第一块“垫脚石”。

   

两年三级跳:用“技能突破”破解职场挑战

从学生到职业员工,再到项目经理,屠梦颖的晋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次进阶都伴随着“技能闯关”。2023年6月刚晋升为工艺员时,她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GMP法规从“理论应用”转向“实战落地”;2024年8月接任项目经理后,独立主导“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溶液”项目,更是对她综合技能的全面考验。

这个项目里,从起草4份关键验证文件,到跟踪物料检测、确认生产过程、汇总生产后的报告,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仅文件起草一项,她就需要结合GMP法规细节,与持有人反复沟通修改,她甚至专门召开线下会议逐条敲定内容。“以前在课堂上学GMP,是‘知道要做什么’;现在主导项目,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到位’。”屠梦颖说,正是这种“从操作到理解”的技能深化,让她不仅顺利完成项目,更在后续官方检查、持有人审计中能够从容应对。而这份“从容”,恰恰来自职业教育培养的“实操思维”,不只是会做,更要懂原理、能解决问题。

  

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让技能成长“快人一步”

在屠梦颖看来,自己能快速成长,离不开职业教育与制药行业“无缝对接”的培养模式。与传统本科教育侧重学术研究、工程理论不同,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瞄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堂上,GMP法规讲解会结合真实生产案例;实训课上,学生能亲手操作反应釜、练习CAD绘图,而非只看图纸;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赛默菁英班”等校企合作项目,提前为她打开了“职场大门”——通过企业实地参观,她直观了解了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通过提前接触企业运作模式,她入职后几乎没有“适应期”,能快速融入团队。

“制药行业需要的是‘来了就能用’的人才。”屠梦颖举例说,很多同学刚入职时,会因为不熟悉设备操作、不了解生产规范而“卡壳”,但对她而言,反复练过设备实操、啃透了GMP细节,很快就能独立承担工作。那些练设备实操的时光,一遍遍打磨操作细节的经历,慢慢攒成了她初入职场时的“定心丸”。也正是这份“练在平时、用在当下”的积累,让像她一样从职业院校走出的年轻人,能在行业起步阶段就稳稳站住脚,快速跟上岗位节奏。

回望屠梦颖的三年成长路,从包装线到项目组,从实习生到项目经理,每一步都离不开“技能”的支撑,每一次突破都藏着成长背后的培养密码。在制药行业这样需要“严谨”与“专业”的领域,她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证明:深耕一门技艺、锤炼过硬本领,就能在职业赛道上快速突围,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些课堂上的实操训练、校企合作中的实战积累,终究化作了她前行的底气,而这,正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王璐)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