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公共基础学院(军事与体育工作部)组织召开人工智能示范课建设推进会。会议邀请副校长陈海荣莅临指导,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学办相关人员、人工智能示范课课程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陈海荣在听取汇报后,对学院前期工作给予肯定,并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入教学实践作了指导。他指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要避免简单的工具化应用,核心应聚焦于课程的辅学、辅教、辅评、辅建,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跨界能力等高阶素养的培养。围绕人工智能示范课的下一阶段建设,陈海荣提出期望:一是优化课程目标体系。厘清传统课程目标中知识、能力、素养中的“变”与“不变”,强化在AI赋能下学生数字思维、数字素养的培养;二是优化课程建设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化“做中学”理念,打造项目导向、任务引领、数字赋能的职业教育课程新形态;三是创新课堂教学生态。要充分利用AI技术辅助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将第一课堂延展至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突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四是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教学相长,转变教师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创新者以及终身学习者。
人工智能示范课课程负责人结合所授课程,依次汇报了人工智能示范课的建设进展与阶段性成果,就AI赋能背景下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资源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明确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点与验收标准,拓展了课程建设思路,并通过专家引领与深度研讨,提升了整体建设水平。下一步,公共基础学院将持续深化课程开发与教材体系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流程,推动AI赋能从“工具应用”向“育人体系革新”升级,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夯实课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