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杨健健以医学硕士身份毕业,同年8月,带着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与对职教未来的憧憬,她站上了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医学院的讲台。三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须臾,但对这位年轻的专任教师而言,却是一段用奋斗与汗水浇灌的、饱满而闪光的成长旅程。
(硕士研究生毕业 杨健健位于右侧)
初心:从学生到讲台的角色转变
“成为一名教师,意味着我能点亮更多学生的职业梦想,培养未来的健康守护者。”谈及三年前那个夏天的选择,杨健健的目光依然清澈而坚定。那段日子,她像个虔诚的学徒,只要学院护理专业主任李春燕的课表上有课,她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教室后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教学要点,她在用心揣摩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语言。
(专业教师合照 杨健健位于第一排右手边第四位)
这份努力在她第一次独立讲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时得到了检验。课后,杨健健主动走向教室一边的李春燕老师,寻求反馈意见。“整体脉络很清晰,案例也用得恰到好处”,李老师翻开听课记录本,温和地指出,“不过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衔接上,还可以更自然些。比如讲到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如果能更紧密地联系到后续的用药指导和不良反应观察,学生的理解就会更系统。”
这个建议让她豁然开朗。当晚,她重新梳理教学思路,在病理机制与护理措施之间搭建起更清晰的桥梁,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工作任务。当她再次站上讲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和流畅的操作反馈,让她真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喜悦。
从虔诚的听课者到用心的执教者,这条蜕变之路,她走得踏实而坚定。那些听课笔记的边角渐渐泛黄,而她在教学艺术的追求上却愈发鲜亮。
深耕:在教学相长中淬炼真功
对杨健健而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充满创造力的修行。在《心绞痛病人的护理》这个课题上,她经历了两次难忘的淬炼,而每一次都有李春燕老师的温暖陪伴。
(杨健健参加青年教师竞赛)
为了备战第十四届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她们反复推敲《心绞痛病人的护理》的每个教学环节。“这个急救演示环节是否足够直观?这个病例分析能否引发学生思考?”李老师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在一次次试讲中,她们共同打磨出了独具特色的情境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刻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这个创新让她一举夺得校级一等奖。
最令她难忘的是2024年浙江省青年教师授课选拔赛的前夜。已是晚上9点,实训室的灯光依然明亮,李春燕老师陪着她进行最后的冲刺。“这里的过渡还可以更自然些”,李老师指着课件说,“要把'时间就是心肌'的急救理念更好地融入情景模拟中。”她们一遍遍地调整教学节奏,优化案例细节,连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不放过。当最终版本确定时,窗外已是夜深人静。李老师拍拍她的肩膀:“去吧,你准备好了。”这份温暖的陪伴与专业的指导,让她在省级赛场上从容自信,最终荣获二等奖。
而在第七届校级教学能力团队赛中,她与三位同事组队,共同重构《神经系统病人的护理》课程。那段时间,教研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团队成员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反复讨论,为了一个案例的选取各抒己见。“团队作战让我们看到了教学创新的更多可能”,她感慨道,“从李老师那里学到的严谨与创新,让我能够为团队贡献更多力量。”
如今,她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有学生向她汇报:“老师,我在实生活中时遇到心绞痛患者,您教的那套评估方法真的用上了!”这些朴实的反馈,成为她教学路上最珍贵的礼物。在前辈的引领下,杨健健正以匠心守护着这片护理教育的园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专业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突破:在技能赛场上与学生共铸辉煌
指导技能竞赛,是压力最大,也是成就感最强的经历。2024年,她首次带队参加省赛,获得二等奖。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她与学生一起投入更为艰苦的训练。每一个操作流程、每一句人文关怀用语都精益求精。带着这份领悟,2025年的备赛之路显得格外不同。
七月的金华,暑气蒸腾,一纸国赛入围通知让团队必须在不到两个月内完成蜕变。杨健健与年轻的周赤腾老师迅速确立了分工协作的模式:她负责脚本设计与总体思路,周老师专注PPT完善与产品创新落地。在脚本设计环节,杨健健带领学生骆燕敏构建整体框架,王程丽负责慢阻肺老人晨间护理场景,张宇枫设计呼吸功能训练场景。为了一个沟通话术的细节,他们常常讨论到深夜。“要想象你面对的是真实的慢阻肺老人”,杨健健轻声示范着,“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不容易,我们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要带着理解和耐心。”与此同时,周赤腾老师正指导李科杰同学完善PPT展示方案。他们为了一个动画效果反复调整,确保每个页面都能清晰传达创新理念。实训室里,王程丽精心设计的海报将专业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张宇枫创新地将口琴乐谱与腹式呼吸训练相结合,重构出适合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训练曲谱。夜幕降临时,实训室里常常响起他试奏的口琴声,那悠扬的旋律既是对呼吸节奏的引导,也是对这个团队最好的伴奏。最令人振奋的是产品创新环节。团队共同设计的“叩背排痰装置”,从概念到实物,凝聚着每个人的智慧。杨健健记得那个突破性的夜晚:当实物最终呈现时,实训室里爆发出激动的欢呼声。这份用心与创新,让团队先是在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夺得老年护理与保健赛项金奖,继而一鼓作气,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养老与婴幼儿托育赛道勇夺金奖!
(杨健健参加青年教师竞赛现场图)
当国赛金奖的喜讯传来,杨健健看着相拥而泣的学生们,眼眶湿润。这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从省赛二等奖到世赛金奖,这条路上洒满的是团队协作的汗水,是对每个生命的敬畏,更是将照护升华成艺术的执着追求。赛后,骆燕敏同学在训练日记中写道:“这个夏天,我们学会了如何将严谨与温度完美融合。杨老师让我们明白,照护不仅是技术,更是用心灵照亮心灵的艺术。”这支用创新与协作锻造的金牌团队,不仅赢得了荣誉,更找到了照护职业的真谛——在照护他人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成长与超越。
担当:在多重角色中践行党员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杨健健始终将服务师生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025年对她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在承担教学与竞赛指导的同时,她肩负起护理学生党支部纪检委员的重任,并当选为学校首届双代会代表。
在支部工作中,她将护理专业特有的严谨细致融入党建工作。有一次,在审核学生党员的思想汇报时,她发现一位同学的内容流于形式,便特意约同学在实训室谈心。“作为学生党员,我们更要在专业学习和服务同学中践行初心。”这番真诚的交流让这位同学深受触动,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作为双代会代表,她深知肩上的责任。为了准备关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提案,她和多位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聊天,倾听青年教师的困惑与期待。那个周末,她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将收集到的建议逐一整理归类。杨健健将自己视为一座连接学校与青年教师的桥梁,为大家发声,让更多青年教师获得成长支持,让更多青年教师的需求被看见。
借调教学管理岗位的经历,让她对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考务工作期间,她得知一位残障学生需要特殊考试安排,便主动配合教务处,整理申请材料,做好学生、家长与教务处的沟通协助工作。考试当天学生顺利参加考试,让她更加坚信:真正的服务,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中。
从课堂到办公室,从赛项指导到支部建设,她在多重角色切换中展现了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这份担当,源于她对党员身份的深刻理解,更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热爱。在她看来,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新起点;每一项琐碎的工作,都是服务师生的具体实践。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青春最美的光彩。
(杨健健参加主题党日活动)
回顾三年,教学、竞赛、科研、管理、党建……她的履历丰富而扎实。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她说:“职业教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我将继续深耕教学,精进技能,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双师型’教师,为健康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健康守护者。”
三年,对一位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而言只是开端。杨健健用她的故事证明,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意味着敢想敢干、锐意进取。从讲台到国赛赛场,从班级管理到参与学校建设,她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精彩。展望未来,这位年轻的师者将继续以青春为笔,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书写更为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