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金华市经信局公示了2025年市级中试平台认定名单,共评选出6家市级中试平台和6家培育中试平台。智能制造学院“高端液压产品研发与应用”和“非晶合金研发与应用”中试平台成功入选市级培育中试平台,标志着学校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高端液压产品研发与应用”中试平台历经七年耕耘,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士+工匠”协同创新模式。以车陆飞、夏少飞、杨坚斌为代表的学校自主培养的优秀工匠人才,在产业技术研发一线快速成长,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核心骨干力量,构建起核心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坚实梯队。平台聚焦高端液压领域的技术难题,持续开展攻关,先后完成小微型柱塞泵、小型电液动力单元、电液伺服阀以及微型液压元件产品的研发、试制与中试验证,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工程化应用的全链条闭环。截至目前,平台已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科研与产业技术开发能力稳步提升。其自主研发的小型电液动力单元成功入选某部委引导应用项目,并顺利通过45000次可靠性试验,技术成熟度达到TRL7级,具备为特种装备配套应用的技术条件和小批量生产能力,为后续规模化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非晶合金研发与应用”中试平台成立于2019年,是一支由院士专家领衔、引入企业技术力量、学校博士教授为骨干的产学研一体的创新研发平台。平台基于金华地方产业优势,聚焦高温钎焊材料、轻量化构件增材制造等“卡脖子”难题,依托省级重点院士工作站、金华市重点实验室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与中科院物理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以及金钟焊材、今飞集团、横店东磁等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非晶合金研发与应用探索,重点攻克新型大尺寸非晶钎焊带材制备、高硬耐磨耐蚀合金的非晶涂层应用、AI驱动新型非晶磁性材料研发等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形成“基础研究—材料研发—工艺开发—小规模化生产”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企业提供中试服务,缩短企业研发周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截至目前,平台成员已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培养国家级科技人才1名、省重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1名和市级重点支持人才4名;研发多项创新成果,并在企业试应用,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此次入选金华市市级培育中试平台,既是对学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也为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将以此次为契机,持续加大对中试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助力团队扩大由科研成果核心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升职业技术大学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贡献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