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嘉骏,中共预备党员,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2020年至202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成为了一名驻守中朝边境鸭绿江畔的边防战士。服役期间,因综合表现优异,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
从手握钢枪守护国土安全,到高擎旗帜展现中国形象,再到钻研知识捍卫创新火种,邵嘉骏的成长轨迹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多维担当。
守护界碑——军旅淬炼显担当
迷彩浸染的青春,是刻入他生命最深的底色。2020年9月,刚成年的他毅然选择参军入伍,自烟雨江南到塞北冰霜,他成为了一名驻守鸭绿江畔的边防战士。冬季的鸭绿江畔,气温常低至-30℃,环境异常艰苦。但邵嘉骏从未退缩,他曾在暴雪中连续6小时抢修监控设备,确保国土安全防线无漏洞。2021年9月,邵嘉骏同连队赴朱日和参加实兵演习,两次铁路运输任务中需装载武装车辆,他总是毅然决然地拿着链条和铁锤,在铁路上一干就是一天。在长达两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不仅承担了巡逻执勤、设备维护、应急处突等繁重任务,更以出色的表现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战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他将军营的纪律性内化为生活哲学。在常规的体能训练、射击科目训练等之外,他还在连队承担黑板报创作,将军事知识和训练风采生动呈现,成为连队文化建设中一抹亮眼的色彩。他独创“哨兵时间管理法”,将每日任务拆解为“警戒-执行-复盘”三阶段,这一习惯延续至之后的学业与志愿服务中。退役时,他在日记中写道:“边防线的意义不仅是地理疆界,更是精神防线。未来无论身在校园还是社会,我都要做守护价值的‘界碑’。”
守护国旗——亚运舞台展风采
2022年9月,邵嘉骏脱下军装重返校园,带着军人的荣耀与担当,以另一种身份续写奉献篇章。在校园里,他曾担任杭州亚运会(金华赛区)升旗手、校军事协会副主席、2023级与2024级新生军训教官,多重角色交织成他服务师生的立体图景。
进入大学,他担任校军事协会副主席,牵头完善协会管理制度,组织学校国旗护卫队完成升降国旗、仪仗队日常训练等活动。他先后担任2023级、2024级新生军训教官,他以军人的硬核姿态为新生护航,将标准的军姿、洪亮的口令和严明的纪律带入校园;他参与设计“沉浸式军训”课程与特色方阵训练,组织1000名新生开展战术障碍赛、战地救护演练;训练中,他严抠每一个动作细节;休息时,分享军营故事传递家国情怀。因精心组织开展学生军训,多次获得学校、学院“优秀教官”荣誉称号。
2023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被选拔为杭州亚运会(金华赛区)的升旗手。为了这一刻的荣耀,邵嘉骏历经数月高强度集训。从基础阶段的蒙眼拆装旗杆到精准把控国歌旋律,再到创新“肌肉记忆三阶训练法”,他与团队共同经历了无数次的演练与磨合。最终在亚运会的赛场上,他以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步伐圆满完成任务,让每一面五星红旗都成为“最美中国红”。他个人荣获杭州亚(残)运会颁奖礼仪、升旗手集中专项培训的“优秀学员”,这是对他个人能力的又一次肯定,更是他军旅生涯中磨砺出的坚韧与自信的展现。
守护技能——学业攀登筑匠心
在学业上,邵嘉骏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与追求,他以退伍军人的钢铁意志为底色,将部队锤炼出的毫米级精度理念贯穿于工程造价专业学习,他专业成绩优异,多次获得校优秀学业奖学金。专业实践中,他跟随导师参与“绿色建筑成本优化”课题,带领团队多次前往建筑工地实地勘测,采集120组混凝土碳排放数据,开发出融合BIM技术三维动态成本沙盘模型。
邵嘉骏担任创业学院2022级数字化创业转型班班长,他将军队指挥艺术融入团队管理,设计跨兵种联合作战式研讨模式,组织建筑、信息、智能制造等5个专业学员开展智慧建造突围战系列工作坊,引导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在参与创新创业学习与研讨,这些经历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与执着。
守护产权——跨界融合创智界
邵嘉骏的追求并未止步。在建筑专业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他敏锐察觉到行业法律纠纷的复杂性与高发性,建筑项目全周期涉及多方主体协作,从合同权属争议到技术成果泄露,再到知识产权侵权等风险频发。这种“技术向左,产权向右”的行业困局,催生了他构建“工程+法律”双引擎护城河的战略抉择。因此,在专升本考试中,他分析历年招录数据,锁定知识产权政策风口,经过废寝忘食的备考学习,成功被中国计量大学知识产权专业录取。在未来新的学习领域里,他将聚焦“智能建造、绿色建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方向,为建筑行业培育价值共享的知识产权生态。
军队赋予他“见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执行力,志愿服务锤炼出“以人为本,系统施策”的领导力,学术攀登则孕育着“前瞻布局,跨界融合”的创新力。从战士到学子,变的是战场形态,不变的是永远向前的冲锋姿态——正如他笔记本扉页上那句若有战,召必回,如今这句话后面又添了半句学必成,志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