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行了第25期“大黄山职教讲坛”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百人计划)、博士生导师、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浙江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吴寒天来校作题为“后工业社会的‘大学-区域’互动机制”的专题报告。来自职教中心、师范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制药学院等单位的40余位教师聆听了专题报告。
随着杭州“六小龙”企业成为区域民营经济的新星,通过“大学-区域”互动带来产业成功的金钥匙正逐渐成为解读“浙江现象”的新视域。对此,吴寒天基于个人观察,以上海苏州河沿线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变迁为例,总结了从单一枢纽到“双层嵌套”的长三角高等教育枢纽建设模式的结构,并对上海模式、江苏模式、合肥模式、杭州模式等高等教育枢纽的建设特点作了总结与概括。
此后,吴寒天与所带的2位博士同台,通过比较视野,阐释了美国匹兹堡从“铁锈带”到“智带”的后工业化转型中的“大学-区域”互动机制;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了从“大学中心”到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枢纽中产业机构的角色类型。活动中,吴寒天还与在场老师进行了互动。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