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为积极推进中非文化交流,增进中外师生交流与友谊,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合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基础学院精心准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课。来自卢旺达、赤道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40多位留学生齐聚一堂,亲手制作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月饼,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活动开始,老师们为留学生们讲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风俗习惯等,从《望月怀古》《水调歌头》的古典诗词再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随后,在西点师的详细讲解和耐心指导下,留学生们学习了和面、制馅、包馅、印模等制作月饼的主要步骤,熟练掌握了包、捏、压、揉等动作要领。不一会儿,一个个形状精美、玲珑剔透的月饼完美呈现。看着手中的劳动成果,留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这份独具金职特色的“中国味道”。

留学生们纷纷表达对此次活动的喜爱之情。“之前看到的都是成品,今天终于能亲自体验制作月饼,这种感觉真是太棒啦!”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keza高兴地说,这是她到校后又一次“零距离”触摸中华传统文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Alexa表示:“此次文化体验课,让我们留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学习了月饼的做法,还了解到了中秋节的习俗和典故。”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古诗韵味可能还需要时间,但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却很简单,美味的月饼、美丽的校园和热情的金职人,让他们的这个中秋节过得别有滋味,难以忘怀。
通过这堂精彩的文化体验课,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他们将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学校在来华留学教育中,长期坚持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通过创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效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