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金职故事

王碧君:逐梦奔跑的“普师”人

作者:张馨心 朱正皓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2157文章来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为密切校友同母校联系,发挥校友的榜样育人作用,近日,师范学院开启“百名学子访校友”活动第六站,在学院党委负责人的带领下,师生一行6人来到永康,采访了优秀校友王碧君。

       

王碧君现任永康市芝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002年毕业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分院,就读于普师024班(我校最后一届普师班毕业生),班主任是郭强老师。自毕业以来,王碧君一直在“百年名校”永康市大司巷小学任教,她热爱教育事业,经过多岗位历练,致力于语文教学,先后担任中山小学挂职副校长、大司巷小学校办副主任、心理辅导室副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校办主任,曾获得金华市教改之星、金华市优质课一等奖、金华市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永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永康市教学能手、永康市名师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师范学涯  践行初心

        

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生活,王碧君似乎有着说不尽的感慨。学校所教的学科种类丰富,每一门都是主课,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有,样样都需要精通。也正是这丰富忙碌的学习,带领王碧君走进了全新的知识殿堂,而各学科的老师就是她最好的引路人:班主任郭强老师率领娘子军在足球场上飒爽英姿,展现巾帼风采;索奕双老师常常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各种绘画形式来丰富学生对艺术的理解;陈岩老师一字一句,不厌其烦地教授普通话;何晓云老师亲切鼓励,耐心指导书法......“学习书法、绘画等课程,不仅给予了我艺术的熏陶,更让我学会了坚持和耐心,这为我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碧君的话语流露着无限的感激和坚定。

从求学到毕业再到工作,风雨二十载,王碧君身上未曾变过的,是刻苦拼搏的精神和对教育持之以恒的热爱。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外公影响,王碧君下定决心,延续外公的教育事业,在师范三年的刻苦学习后,她以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成功进入百年名校——永康市大司巷小学任教,一教就是十九个春秋。她还曾在中山小学担任挂职副校长并支教,这段宝贵的经历提高了她的认知水平,使她不再局限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而是站在更高的站位思考学校的整体发展。之后,王碧君相继担任了校办副主任、心理辅导室副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校办主任等职位,直到2021年,由永康市教育局调任到芝英小学主持相关工作。

在王碧君眼里,每一个岗位的历练都是开阔思维、提升格局、提高综合素养的珍贵经历。纷繁工作中为解决问题所经历的所有磨砺,都是她取得今天成就的宝贵财富。

      

      

五悦教育  坚守初心

        

大司巷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悦教育,适性发展”与双减政策所倡导的观念不谋而合。芝英小学隶属于大司巷小学教育集团,一直致力于与总校区达成理念共融、管理共通、文化共生、资源共享、活动共推、课程共建、质量共进的办学目标,打造“和悦芝小”品牌。对于当下的“双减”政策,王碧君认为“提质增效”是落实的关键。芝英小学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考试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优化,同时打造“1+X”课程体系,开设了种类丰富的多样化课程,如非洲鼓、武术、跆拳道、围棋、陶泥制作、锡雕制作、手工编织、吟诵、英语剧表演......学校力图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1+X”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教师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碧君建议未来教师应全面发展,除了拥有扎实的学科素养,更要丰富兴趣爱好,提升特长,唯有如此,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综合素养才能有“英雄用武之地”。

王碧君还提到今年4月颁布的各学科新课标她指出,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思维认知,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多学科教学再到跨学科甚至超学科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以“DIY制作盆景”为例,说明了单单一项实践活动,就涉及到科学课的植物种植、语文课的创作诗歌、英语课的介绍植物、美术课的绘制创作过程等多个学科。可见,超学科教学是项目化的综合性学习更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继而进行主动探究、分析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寄语学子  赓续初心

      

访谈尾声,王碧君仍意犹未尽,她以学姐的身份,对广大师范学子送上了三句寄语:

一是要学而不厌,保有终身的求知欲和学习力。青年教师需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王碧君坦言,自己从2006年就开始践行大阅读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坚持做儿童阅读推广,近年多次参加全国“亲近母语”阅读推广论坛,并利用业务时间研读相关专著,同时坚持每天数小时的读经积累,记下厚厚的15本读书笔记。她认为,求学期间各门学科都需认真对待,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走在教学前沿,才能给予教学源源不断的“泉水”。

二是要诲人不倦,保有育人的爱心和责任心。作为教师,除了学而不厌和提升自我,更要学以致用,诲人不倦,倾心育人。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育人工作中,学生不可能没有问题,只有教师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真诚地对待每个孩子,才能站稳三尺讲台,成就一番教育事业。

三是要向阳而生,拔节成长中做最好的自己。踏上工作岗位后,需要有“万事皆为自己成长而做”的意识,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心甘情愿,拥有良好心态,才能充分体会工作的成就感。除了学科教学,教师更要积极上公开课、写论文、做课题,也要主动参加学校的行政工作,多多为学校“打杂”,在每一项工作的完成中提高眼界,为达到更高、更好的平台做好充足准备。

          

      

 “通过这次百名学子访校友活动,我有幸面对面倾听了王碧君学姐的教育心得,我深深地被学姐在教育事业上倾情付出的精神所折服,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作为一名师范学子,我将传承前辈们的奋斗精神,努力完善知识技能,积极献身社会,勇挑重担,用青春孕育无限希望,创造美好明天。”文秘212班的文芬同学如是感叹。

小教本212班的张馨心同学在采访王碧君学姐后难掩激动:“通过和王校长的近距离接触,我见证了优秀校友的刻苦求学精神和不凡成就,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定将循着学长学姐们的足迹,练就过硬本领,投身教育伟业,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审核 索奕双 编辑 王璐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