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曾写过一首诗《春天不是读书天》:“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间,花笑西园。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带着孩子出门踏青,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在踏青过程中,除了拍几张照、品尝美食之外,如何让孩子更有获得感?近年兴起的自然课堂教育理论,赋予带娃踏青更多的内涵。
自然课堂教育理论的实践是个大课题,我市有一些家长从小处做起,带着孩子更好地体悟自然。
春日里的中草药辨识
上周末,“辣妈遛娃养娃群”“寻归荒野自然营”两个微信群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一行20多人在金职院的校园里,完成一趟中草药的辨识之旅。
“早就听说金职院医学院有个百草园,一直想来看,但自己又看不懂。正好这次的活动请了懂中草药辨识的爱好者来讲解,我就马上报名参加。”一年级小孩的妈妈苏秦说。
这次中草药辨识活动,先是带领家长和孩子到百草园中,认识“圈养”的中草药,然后再到金职院的小山坡上对比寻找野生中草药。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有学生在给草药拔草,负责管理的阿姨说,这里有200多种草药标本,有些尚未发芽。虽然草药品种众多,但标识做得一般,木质标识牌很多都已经脱落,比较难辨认。”市民金晓峰说。
负责讲解的是中草药爱好者胡志松,早年在部队当过医生,开始喜欢上研究中草药。退休后读了10多遍《本草纲目》,平时也喜欢到郊外去找中草药。“现在很多大人都分不清,一句‘野花野草’就应对了孩子的提问。百草园内有很多我们课文中经常出现的中草药名字,如五加皮、枸杞、薄荷、车前草、金刚藤、酸橙。”胡志松说。
为了这次讲解,胡志松特意在校园内反复踩点,想找到一些野生中草药聚集的地方。“可惜,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开垦,统一种上了草皮,只在一处小山坡上发现几种野生草药。”胡志松说。
“校园内犁头草最多,成片开着白花和紫花,凤尾草、白英(白毛藤)、金刚藤也发现了少部分。孩子们找到一处,就开心地欢呼。”市民钟雪丹说。
“没想到活动效果这么好,在朋友圈分享图文后,很多人要求下次参与。我们下次计划去更远的村庄、古道开展活动,也计划把内容设计得更合理一些,增加让孩子做自然笔记的环节,让孩子在玩中学得更有针对性。”活动组织者之一“钵壶”说。
孩子们在金职院百草园参观
观鸟小兴趣养成大爱好
市区环城小学六年级学生居然的爸爸,上周五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文化站参加了一次讲座,和40多名学生及家长分享了他和居然的观鸟经历。
“一开始居然也喜欢玩手机游戏,不喜欢跟着我去观鸟,但当他通过望远镜看到毫发毕现的鸟儿时,并且通过翻阅资料,一起确认鸟的种类后,那种快乐的感觉很难忘。于是,我们一有时间,就去各处观鸟,而且通过观鸟,也拉近了父子关系。”在部队工作的居爸爸说。
鸟类的大千世界给了居然前所未有的震撼,2015年开始,他就和爸爸背起相机,去婺州公园、燕尾洲公园观鸟、拍鸟,也去外地一些湖泊和湿地观鸟。到目前为止,在居爸爸的带领下,居然在野外能够辨识的鸟种已超过110种。
居然和爸爸一起建立了公众号“我的观鸟故事by居然”,已经写下50多篇观鸟日记,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在这一过程中也萌生了人工鸟岛的设计灵感。
“鸟儿最喜欢栖息的是湖中的小岛,但天然小岛不够多,能不能人工设计出一些小岛,让鸟儿有筑巢、休息的地方?” 可是岛在湖心,鸟类可以栖息但会对水体循环产生影响。“能不能像浮游植物那样,把鸟岛建成漂浮式的?”居然灵机一动,有了奇思妙想。
最后设计成型的漂浮式人工鸟岛,四周用栏杆围起,栏杆边上装有卡扣,可以拼接。在鸟岛最下面是一层泡沫块,中间铺上泥土,然后在周围种上芦苇,内部种草,形成一个“外高内空”的布局。“这样给鸟儿以安全感,也可以对鸟岛实现自由拼接。”
1月初,第十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答辩活动在北京闭幕,《一种漂浮式人工鸟岛的设计研究》课题从全国23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一等奖,并获聘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补上自然教育这一课
自然教育从2014年开始逐渐在国内兴起。自然教育是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如何释放孩子潜在能量,如何在适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解决儿童培养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去年10月28日,第四届自然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
滕俊玲是金师附小的科学老师,平时带孩子玩耍时,特别注重“有效性”,在一次带着3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去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时,她就设计了任务书,让他们在观看中国出土的黄河古象后,完成三个任务挑战。
“任务一:这个黄河古象长( )米,高( )米。你觉得他大概跟( )层楼的高度差不多?
任务二:黄河古象是在甘肃省发现的,请你在中国地图上找到甘肃省,给他涂上红色。(制作要求:中国地图,各省名字在其中。)
任务三:你猜测人们是发现了什么才知道这是一头大象?在括号里打勾。
大粗腿( )大象牙( )大胖身体( )大耳朵( )
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家长不能盲目,方法论很重要,这样孩子才能有效地学习。记自然笔记是很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将观察到的植物、昆虫、鸟类等描摹下来,不用画得很像,但要能够准确表达特点,并用文字记录下当时的观测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孩子肯定大有收获。”滕俊玲说。
家长带孩子走进山林时,“形色”和“中国野鸟速查”两款APP可以帮助大家辨认植物和鸟类。
新闻链接:#